一、聚焦行业发展,深挖人才需求
为全面落实学校年度核心指标,响应《2024届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工作方案》要求,紧密对接产业前沿需求,2025年7月下旬致8月中旬,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先后走访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广西南天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京东物流、江门时捷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领益智造有限公司、中谷物流等多家区域龙头企业。本次调研紧扣“以学生为中心,以雇主为导向”理念,聚焦电商物流和港口物流方向,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反馈等方式,深度挖掘行业对人才能力的最新需求,为专业改革提供一手数据支撑。

二、企业反馈揭示核心能力诉求与人才短板
通过本次对多家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到我们的毕业生能力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同时由于目前行业智能化、协同化发展加速升级,行业竞争激烈,降本增效势在必行,企业对人才的复合能力要求显著提升。
1.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在复杂场景下的专业现场问题解决能力、供应链协同思维以及客户沟通技巧仍需加强锤炼。
2.在能力方面,毕业生需具备扎实的物流信息系统(如WMS/TMS)操作能力、基础数据分析能力及智能化设备应用素养。
3.在职业素养方面多家企业特别指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有待加强,如果不能坚持6-12个月的一线操作,很难进行岗位职业规划发展。

三、企业建言献策,指明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参与调研的行业专家为我校物流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建议,企业人员非常赞同学校出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和实际需求,而不是教一些过时的技能。
1.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吃苦耐劳和抗压精神,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强化问题解决能力。
2.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部人员呼吁学校教学引入更多真实企业项目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场景模拟等形式,系统性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建议在现有课程体系中深度嵌入物流大数据分析、智能仓储系统实操、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前沿内容,提升技术敏感度。

四、反向驱动,构建质量持续提升闭环
本次调研所确立的用人单位满意度基准值,将成为未来衡量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标尺。学校将据此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及运行环节的持续性“微改进”——从企业核心诉求出发,精准调整课程内容结构;以能力短板为靶向,革新实践教学模式;借细分领域人才缺口,优化专业方向布局。

此次深入企业“问诊”,是我校深化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倾听行业最真实的声音,以企业满意度为镜鉴,我们正将调研成果加速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持续校准物流人才培养的精度与深度。未来,学校将持续拓展合作网络,动态追踪产业演进脉搏,确保输送的每一位物流人才,都能精准匹配时代需求与企业期待,为区域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慧动能。
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编辑:周蔚
审核: 潘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