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要闻

英华首页 -> 英华要闻 -> 正文

非遗融“微课”,外语传匠心: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跻身全国18强斩获二等奖

发布时间:2025-10-31

10月24-26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与中国外语编辑部共同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2025年外语微课优秀作品现场交流活动”在西安落幕。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华南农业大学等全国66所本、专科高校同台展示。

外语微课优秀作品现场交流活动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权威赛事。本届活动共征集1190件参赛作品,从全国150件入围作品中,经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仅遴选出66件作品参加现场交流。其中高职英语组仅18件作品入选,入选要求高,竞争异常激烈。

我校教师团队(左四)荣获高职英语组二等奖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陈永梅、谢新贤、裴丽莲团队的微课作品《探秘坭兴陶》(Exploration of Nixing Pottery)凭借精准的选题定位、巧妙的教学设计与鲜明的文化特色从全国119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在现场交流环节中,团队老师凭借稳定的发挥、流畅的英文讲解以及极具创意的“语言与文化双聚焦”教学设计理念,赢得了评委的认可,最终斩获高职英语组全国二等奖,学校同步获评“优秀组织奖”,实现奖项与组织荣誉的双丰收。

我校(右四)荣获优秀组织奖

获奖密码:教学创新与非遗文化的深度融合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在此项国家级权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源于学校长期深耕教学改革,坚持不懈追求教学创新,重视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培养。学校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SC教学改革体系”,开展“学生中心、雇主导向”的专业建设改革,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培养课程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切实解决学生“不想学、学不会”的核心痛点;通过以赛促教、多维激励、名师传承等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长效机制。

课程体系重构:我校以“SC”教学改革体系为抓手,推动通识课程教学从“批量输送”向“精准培育”转型:2024年率先在汽修、护理专业融入“汽车部件英文标识”“护理英语情景对话”等模块,今年进一步扩大专业结合方案,深化“一人一案”个性化培养,学生语言应用场景覆盖率提升至92%。

非遗融入课程的持续探索:作品《探秘坭兴陶》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为教学载体,紧密对接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构建“语言+文化+职业”三维教学体系,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构建“做中学”实践路径,使学生在了解陶艺文化的过程中完成英语表达训练,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播与弘扬非遗文化。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迭代:运用多媒体视频、智慧树平台拓展资源,结合云班课互动功能,使课堂延伸至课外,词汇识记效率提升85%,98%学生能独立用英语介绍坭兴陶文化。

教学成果:从课堂创新到育人实效

教学改革的成效直接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竞赛成绩上。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显著增强:87%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词汇句型进行跨文化交际,较传统教学提升40%;

在各类英语竞赛中,学生表现优异,获奖捷报频传:2024年外研社杯英语赛事中斩获全国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区级铜奖、广西高校英语戏剧节二等奖2项、广西翻译大赛一等奖2项,累计省级以上奖项32项,育人成果丰硕。

未来展望:以赛促教深化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学院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纵深推进SC教学改革,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至80%的专业,开发“非遗英语”“行业英语”等模块化课程;二是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升级,联合企业开发“电商英语+直播带货”实训资源包,将赛事标准融入课程评价体系;三是构建教师发展良性生态,完善“优课优酬”激励机制,建设教学创新工作室,推广BOPPPS等先进教学模式;组建校级内训师团队,推动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持续不断提升。

此次获奖不仅是学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体现,更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未来,学校将持续探索外语教学与文化育人的融合路径,为培养“懂语言、通文化、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一审:宋钦宁 蒋红霞; 二审:叶泫蠲; 三审:丁雪萍;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回到顶部